main() { struct stu { int num; char *name; char sex; float score; } *ps; ps=(struct stu*)malloc(sizeof(struct stu)); ps->num=102; ps->name="Zhang ping"; ps->sex='M'; ps->score=62.5; printf("Number=%d\nName=%s\n",ps->num,ps->name); printf("Sex=%c\nScore=%f\n",ps->sex,ps->score); free(ps); } 本例中,定义了结构stu,定义了stu类型指针变量ps。 然后分配一块stu大内存区,并把首地址赋予ps,使ps指向该区域。再以ps为指向结构的指针变量对各成员赋值,并用printf 输出各成员值。最后用free函数释放ps指向的内存空间。 整个程序包含了申请内存空间、使用内存空间、释放内存空间三个步骤, 实现存储空间的动态分配。链表的概念在例7.9中采用了动态分配的办法为一个结构分配内存空间。每一次分配一块空间可用来存放一个学生的数据, 我们可称之为一个结点。有多少个学生就应该申请分配多少块内存空间, 也就是说要建立多少个结点。当然用结构数组也可以完成上述工作, 但如果预先不能准确把握学生人数,也就无法确定数组大小。 而且当学生留级、退学之后也不能把该元素占用的空间从数组中释放出来。 用动态存储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。 有一个学生就分配一个结点,无须预先确定学生的准确人数,某学生退学, 可删去该结点,并释放该结点占用的存储空间。从而节约了宝贵的内存资源。 另一方面,用数组的方法必须占用一块连续的内存区域。 而使用动态分配时,每个结点之间可以是不连续的(结点内是连续的)。 结点之间的联系可以用指针实现。 即在结点结构中定义一个成员项用来存放下一结点的首地址,这个用于存放地址的成员,常把它称为指针域。可在第一个结点的指针域内存入第二个结点的首地址, 在第二个结点的指针域内又存放第三个结点的首地址, 如此串连下去直到最后一个结点。最后一个结点因无后续结点连接,其指针域可赋为0。这样一种连接方式,在数据结构中称为“链表”。图7.3为链表的示意 图。
在图7.3中,第0个结点称为头结点, 它存放有第一个结点的首地址,它没有数据,只是一个指针变量。 以下的每个结点都分为两个域,一个是数据域,存放各种实际的数据,如学号num,姓名name,性别sex和成绩score等。另一个域为指针域, 存放下一结点的首地址。链表中的每一个结点都是同一种结构类型。例如, 一个存放学生学号和成绩的结点应为以下结构: creat函数用于建立一个有n个结点的链表,它是一个指针函数,它返回的指针指向stu结构。在creat函数内定 义了三个stu结构的指针变量。head为头指针,pf 为指向两相邻结点的前一结点的指针变量。pb为后一结点的指针变量。在for语句内,用malloc函数建立长度与stu长度相等的空间作为一结点,首地 址赋予pb。然后输入结点数据。如果当前结点为第一结点(i==0),则把pb值 (该结点指针)赋予head和pf。如非第一结点,则把pb值赋予pf 所指结点的指针域成员next。而pb所指结点为当前的最后结点,其指针域赋NULL。 再把pb值赋予pf以作下一次循环准备。 |